当前位置:医疗器械正文
从数小时到半小时,湖南师范大学口腔机器人改写种牙效率, 破解“种牙难”困境
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,为医疗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国家层面对于医疗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和支持这一领域的发展。在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中,明确提出要推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,发展智慧医疗,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。牙齿缺失作为常见的口腔问题之一,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口腔健康问题。
口腔种植手术,作为恢复缺牙患者咀嚼功能的关键手段,其精确性和安全性始终是临床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。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团队成功研发“口腔种植机器人系统”,融合人工智能、光学导航与3D打印技术,攻克传统无牙颌种植手术精度低、周期长、成本高等难题。该技术未来有望惠及全球数亿缺牙患者,推动口腔医疗进入“精准化、智能化、普惠化”时代。
团队历时三年突破三大核心技术:基于深度学习的AI缺牙区域检测模型,自主研发光学导航机器人定位系统,结合3D打印的个性化无牙颌定位标志物。团队研发的“口腔种植机器人系统”使手术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30分钟,实现“当天种牙、当天修复”。
据项目负责人透露,技术计划于2025年完成医疗器械认证并投入量产,2026年将覆盖全国三甲医院,远期目标下沉至二级医院,推动种植牙从“高端消费”转向“普惠医疗”。业内人士指出,此项创新不仅可缓解老龄化社会缺牙修复需求,还将带动种植体材料、导航设备等产业链升级,预计撬动百亿级市场,为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化注入新动能。
谊安出海 20 年:从贸易拓荒到全球

2025 年 4 月 11 日,上海—— 在第 86 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(CMEF)现场,谊安国际业务公司海耶尔医疗正式发布“海耶尔医疗全球服务平台”项目,系统回顾了其 20 年国际化征程的四次战略升级。从 2002 年通过外贸公司试水伊拉克市场,到 2025 年成立海耶尔医疗打造全球...[详细]